自2004年首演至今,扮演400多场;脚印遍及海内外,取得的荣誉不乏其人;直接进场观众达80万,其间大部分是青年;被很多观众称为“此生不行错失的昆剧扮演”……12月1日-3日,久负盛名的姑苏昆剧院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将在杭州剧院扮演。
《牡丹亭》是我国戏剧史上最出色的著作之一。四百年前,它横空出世,成果了一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文坛的位置,也让一段跨过存亡的爱情故事被传扬至今。昆曲,是我国最陈旧和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剧种之一,被称为“百戏之祖”。但是,曾几何时,它逐渐失去了生机,淡出观众,尤其是年青观众的视界。2003年,江苏省姑苏昆剧院与著名作家白先勇等文明戏剧精英携手,一起打造了芳华版《牡丹亭》,期望借此把昆曲的“芳华”呼唤回来。该剧一经首演,便引起轰动,一扫昆曲的寂寥。
这部剧最显眼的标签便是“芳华”。芳华版《牡丹亭》2004年4月首演时,悉数由年青艺人担纲扮演,其时正值芳华年华的沈丰英、俞玖林别离扮演杜丽娘、柳梦梅,满台都洋溢着芳华气味。这源于白先勇独具一格的构思,他期望用年青艺人的扮演来招引更多的青年人酷爱陈旧的昆曲艺术,了解我国传统文明。
事实证明这是有用的,在芳华版《牡丹亭》的几百场扮演中,青年观众是主力军,占了六七成。有学生观众看后慨叹:甘愿醉“死”在《牡丹亭》中,永久不要醒过来。有媒体报道称,这部剧“让昆曲观众的平均年纪降了30岁”。
但是,在白先勇看来,认为起用了年青艺人便是“芳华版”,是一种误解,“芳华”的含义远不止于年纪。“第一个,昆曲是一个陈旧的剧种,它是有很强韧的生命力的,所以咱们要把昆曲的芳华生命呼唤回来。第二个,由于《牡丹亭》自身便是讴歌芳华、讴歌爱情、讴歌生命的一部戏。女主角16岁,男主角20岁,做了一场那么美的梦,梦中相会,完全是芳华之歌。”
越过“芳华”这个标签,仔细的观众会发现,“情”与“美”才是芳华版《牡丹亭》让人入神的深层次原因。
芳华版《牡丹亭》承继原著唱词,通过精心整理,以“梦中情、人鬼情、人世情”为中心故事,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最经典的戏份串联在一起,把一份浓得化不开的“情”展示给观众,叫人怎能不为之倾倒?
至于“美”,正如白先勇所说:“昆曲无他,得一‘美’字,辞藻美、舞蹈美、音乐美、情面美。”音乐和唱腔上,芳华版《牡丹亭》在保存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审美,加入了很多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,为观众出现一场五彩斑斓的视听盛宴;服装规划上,出现浓郁的我国山水画风格,传统苏绣工艺将古典美展示得酣畅淋漓;舞台规划上,以古代我们的书法和水墨画作为景片,让我国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完美交融,艺术感满满。
让戏迷惊喜的是,这次即将在杭州剧院扮演的芳华版《牡丹亭》是时长9个小时的全本,分三天出现。更大的惊喜是,两位主演正是2004年首演中的两位主演——沈丰英和俞玖林。他俩一个被白先勇描述为“唐伯虎画里边走出来的姑苏美人”,一个被白先勇称誉为“像极了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 ”。19年曩昔,沈丰英和俞玖林都曾捧得“梅花奖”,对人物和生命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在舞台上,他们的默契也早已融进每一个目光和动作里。
芳华版《牡丹亭》
扮演时刻:
12月1日19:30(上本)
12月2日19:30(中本)
12月3日14:30(下本)
扮演地址:杭州剧院